行走在永春茂霞村偶爾可見幾處古厝坐落於田野中,閩南傳統古厝在大自然襯托下引人入勝。 鄭舒婷 攝茂霞村百年以上的荔枝樹600多株,村莊閩南古民居靜靜地傍於樹旁,每到夏天荔枝成熟時,古厝就會被點綴得更加美麗。 鄭舒婷 攝
  中新網永春12月9日電 題:千年小村鎮 閩南大僑鄉
  作者 陳龍山 黃如萍
  傳統長街、百年老樹、明清閩南古民居……紅磚、赤瓦、白石基,與蔥蔥綠葉交相輝映,如畫般呈現在首批“中國傳統村落”福建永春縣岵山鎮茂霞村。景色迷人惹人愛,而該村乃至該鎮“家家戶戶有僑親”也傳為佳話。
  茂霞村,至今已有千年曆史,2012年12月入選首批“中國傳統村落”。近日,筆者走進這一千年古村鎮,感受了傳承千年的閩南風情和華僑愛鄉情懷。
  “茂霞村的特點在於傳統建築達到一定規模,保存有明清至今的70多棟古厝,而且祭祀、生活、閩南、僑鄉文化都原汁原味保留,人類文化發展的記憶似乎就固化在這裡了。”岵山鎮黨委書記黃文秀接受採訪時說。
  漫步於茂霞村主幹道和塘路,老街依舊門店林立,生意興隆,兩旁建築不僅有著典型的閩南傳統古厝和騎樓風格,還不乏有中西合璧的韻味,一樓廊柱和二層陽臺柵欄西式雕飾精美,令人贊嘆。
  離開熱鬧的老街,拐入一條村路,眼前又呈現出另一番景色:荔枝樹傍於房前屋後,行走間偶爾可見幾處古厝坐落於田野中,紅磚、赤瓦、白石基的建築風格在綠葉襯托下更加顯眼。
  走近細看,古厝雖然顯得老舊,卻未荒廢,有爺爺奶奶帶著孫兒在厝內生活,其樂融融,也有屋主外出打拼,聘請專人打理古厝。古厝內還保存有精美的磚雕、石雕、木雕、灰雕等裝飾品,房屋樣式、佈局規制等無不反映閩南傳統建築風格。
  70多座古厝中,保存完好的有10多座,最早的有建於1312年的祥奏小宗、1496年的敦庸堂。陪同記者採訪的岵山鎮工作人員鄭舒婷說,每當荔枝成熟時,茂霞村顯得更加美麗。
  說話間,穿過一處石拱門,來到茂霞村的重要標誌福茂寨,這一閩南寶寨是曾任職泉戶司糧的陳思澄於明朝嘉靖年間修建的,保留至今。站立在寨牆上,岵山美景盡收眼底。
  “茂霞村乃至岵山鎮家家戶戶都有僑親,保留完好的古厝,不僅為茂霞村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,更是成為當地在外華人華僑歸鄉的重要動力。”黃文秀感慨道,“岵山鎮里的古大厝基本上都是華僑的祖屋,全鎮常住人口2萬多,海外鄉親卻有10多萬人。鎮里很多學校、衛生院、道路等基礎設施,都是華僑捐資建設的。”
  “上世紀七八十年代,全鎮大改造,不少古厝被拆掉,改建成鋼筋水泥樓房。眾多華僑隨即聯名上書,希望保留古大厝這一珍貴的歷史古跡,並稱如果拆掉就不再回鄉。”黃文秀回憶道。
  如今,茂霞村和鎮上其他村莊已嚴禁大拆大建,準備將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掌中木偶、南音等,與古厝文化融合起來,打造一個生態古文化村落。
  今年第二批“中國傳統村落”評選,岵山鎮還有塘溪村、鋪上村和鋪下村一同入選。4個村莊正好連成一片,是該鎮的核心區,也是人口聚集區。黃文秀說,岵山鎮還委托華南理工大學、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、廈門大學建築文化研究院等機構,分別編製古鎮綜合保護髮展規劃、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和開展閩南文化活態區課題研究等。
  岵山鎮現已著手古街立面整修,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及金溪河道水系綜合治理,力求多方入手保持岵山古鎮的原始生態風貌。(完)  (原標題:八閩千姿:千年小村鎮 閩南大僑鄉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ddthmzqhhud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